百优A精美图库欢迎您!http://www.baiua.com
当前位置:热点资讯

女大学生遇害反思 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少受伤害

2015年4月3日 23:56:19   阅读(446)

19岁女大学生放假卖淫数十次

稍后补充视频简介

视频点评:

yiminguangdao:无耻的电视台!

人生僅供娱嚛:没偷 没抢 没破坏谁家庭 招谁惹谁了

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97295586:哎 ??现在的女人啊

我真是服了你了。:多管闲事

我的她傻但我心疼20271016:没我老婆漂亮

祁爱62420871://@灌燕水电站旁:无耻的电视台!

洋葱65200380:自己靠劳动挣钱不好吗?真不自重

避风港98773980:还是大学生呢,大人看看会有多伤心啊

月光下的倒影03933595:好吃懒惰的女人

魔鬼70860183:记者没事


精彩内容:

安全常识不能只会背诵

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,频频发生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。8月19日,重庆16岁的初中毕业生在晋江见男网友后失联;8月21日,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火车站转站搭车遭囚禁,被性侵;8月27日,16岁的湖南常德少女陈红秀为脱离父母管教,私自出走后失联……这其中有多起是由于搭乘黑车、私自会见网友、叛逆出走等个人原因造成的。

今年的跨年午夜,上海外滩发生严重踩踏事件中的遇难者平均年龄仅22岁,其中包括国内几所名校的大学生。当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之后,我们开始反思:受过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,为什么事先没有意识到安全隐患?明知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发生危险,为何还去“凑热闹”?

其实,这些意外事故有很多是可以避免的。关键是我们没有更多地关注安全教育问题,只是将目光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,从而导致安全教育的缺失。所谓安全教育,它不仅仅包括教给孩子生理卫生常识、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,还包括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和实实在在的应急避险演练。

近日,笔者在本市河北区一所小学校门口,就安全问题随机采访了几名小学生。

问:“背过安全小歌谣吗?”

高个儿男生抢着说:“背过!青少年莫玩火,星星之火可燎原,烧了房子烧了山,父母为你去坐监;遇土匪,110,匪警电话要记清……”

问:“背过以后学到了什么?”

“嗯……不给不认识的人开门,过马路要看红绿灯。”

(其他孩子基本说不出来)

问:“地震了,你会怎么办?”

“钻到桌子底下。”

“向没人的地方跑。”

“听老师指挥,护住头不被砸。”

……

从这些寥寥数语中我们不难看出,孩子们对安全常识几乎记不清楚,那些少得可怜的口头上的安全教育,在实际问题面前起不到太大作用。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和老师:在日常生活中,结合实际情况,多教给孩子一些实用的紧急避险方法。例如,在行进中,如发现慌乱人群向自己方向涌来,应快速躲到边上或在附近的墙角抱头蹲下,等人群过去后再离开。若不慎被挤入拥挤人群中,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,手肘撑开,平放于胸前,形成一定空间,以保证呼吸道通畅。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:“不要跑去人多的地方。”

过分溺爱是温柔的陷阱

媛媛今年10岁,是家里的独生女,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。上学前班之前,媛媛从没离开过老人或父母身边一步,搂抱着睡,依偎着坐,扛在肩头走。上了学前班后,为了保证安全,除上下学外,父母不让媛媛独自走出家门,也不许她和别的小朋友玩,只得跟在父母身边,媛媛俨然成了父母的“小尾巴”。若是媛媛摔倒、磕碰或有个小病小灾的,父母都会万分恐慌,好像天塌下来一样。这种过分的关爱,致使媛媛养成胆小、懦弱、依赖的心理,待人接物唯唯诺诺,没有自信。随着媛媛一天天长大,自小娇生惯养且缺乏与外界的沟通,媛媛在家中横行霸道,说一不二,到外面却胆小如鼠,形成了严重的性格缺陷。后来,因学习成绩还不错,老师推荐她当了生活委员,本想借此机会好好锻炼一下,没想到,她根本不能胜任这个职务,对此,父母苦恼极了。殊不知,这都是他们过分溺爱造成的。

任先生是本市一家公司的老板,由于工作繁忙平时很少陪伴儿子,总是觉得愧对他,因而对儿子极其宠溺,几乎是有求必应,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,零花钱也比同龄孩子多好几倍。在这种优越环境下长大的儿子,养成了十足的“公子哥”性格。去年9月份,儿子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大学,学校属于半军事化管理,目的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。学校的管理方式让习惯了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的“阔少爷”难以消受。以前生活没有规律,经常晚上熬夜,早上不起,大学里却要求每天六点半起床晨跑,儿子的作息难以调整,经常是顶着黑眼圈上课;以前饮食起居都有妈妈照料,现在却要自己安排,常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,用零食抵正餐,半学期下来,肠胃也出了问题;曾经的“酒肉”朋友都不在身旁,又不愿去结交新同学,儿子终日独来独往、郁郁寡欢,最终在大二的时候选择了退学。

从这两个事例都不难看出,过分的溺爱只会阻碍孩子健康成长,一味的“惯”孩子,会让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,甚至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。溺爱就像是温柔的陷阱,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,吞噬着他们的自立能力、自信心和勇敢精神,使孩子胆小、畏惧困难,自然不能保护自己。

一名教育专家曾对前来咨询的一位母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:“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,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?”母亲点了点头。专家又问:“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,弄湿了衣服,你是不是不再让他去洗碗?”母亲说:“是。”专家接着问:“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,整整用了一个小时,你嫌他笨手笨脚,对吗?”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。专家又说道:“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,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。”这位母亲从椅子上站起来,无比疑惑地问: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专家说:“从那根鞋带知道的。”母亲接着问:“以后我该怎么办?”专家无可奈何地说:“当他生病的时候,你最好带他去医院;他要结婚的时候,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;他没有钱时,你最好给他送钱去。这是你今后必须的选择了。”家长朋友,趁现在不晚,不要再溺爱孩子了,否则,他无力保护自己,反而会掉进温柔的陷阱,难以自拔。

提高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

不久前从网上看到一个视频:在大学校园里,两名男子开豪车以问路为由与女生搭讪,测试有多少人会上车,测试对象皆为20岁左右的女大学生。结果,10个人中有8人与男子有对话交流,其中5人上车为男子带路。其中一女生上车后,开车者问:“你这么轻易就上了车,不怕我是坏人吗?”女生答:“不会啊,你开这么好的车,怎么可能是坏人。”看罢,着实为这些女生薄弱的防范意识而担忧。联想到去年暑假频频发生的女大学生失联事件,不难得出结论:从小教会孩子抵御诱惑,是保护其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。

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每个阶段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。幼儿园的时候,陌生人的一块糖、一个小玩具,这是物质诱惑;上了小学,竞选班委时第一次感受到权力的诱惑;自己支配压岁钱时,懂得了金钱的诱惑;进入中学,情窦初开,孩子会面临情感的诱惑;走入大学开始慢慢接触社会,会被越来越多的诱惑所包围,那些自小接受老师和家长正确教育及引导,有抵御诱惑能力的孩子就会显得沉着冷静;而抑制力较薄弱的孩子则更易做出错误抉择,酿成苦果。

其实,孩子是最经不起诱惑的,这时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。有些孩子在诱惑之下会犯错误或者出现意外,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在强烈诱惑面前不低头、不动心的“免疫力”。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。父母先要以身作则,告诉孩子在做每个决定前都要先考虑后果,如果自己有能力承担后果,那么可以去做,如果没有,可以先与父母商讨再做决定。父母遇事不要大惊小怪,即便是很严重的事,也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冷静,这样孩子才会敢于把难以抉择的心事说给你听。另外,告诉孩子要想有所收获,必须有相应的付出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这个简单的道理说来容易,真正做到却很难。让孩子知道,贪小便宜可能会吃大亏,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。如果有陌生人不求回报地赠与你,那可能是他有所图的陷阱,一定要警觉。还要告诉孩子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邀请,哪怕他说认识自己的父母,用具体事例告诉孩子,一旦上当后果有多可怕。

只有让孩子加强自我保护意识,才能够从容地面对各种不良诱惑,远离危险。


相关图片:

女大学生频频遇害,我们该做些什么? _中国经济

↑图:女大学生频频遇害,我们该做些什么? _中国经济

江苏失踪女大学生遇害 花季少女频频被害值得

↑图:江苏失踪女大学生遇害 花季少女频频被害值得

女大学生频频失踪遇害 女生安全常识学起来:转

↑图:女大学生频频失踪遇害 女生安全常识学起来:转

女大学生搭错车频频遇害 记者暗访贵阳高校女

↑图:女大学生搭错车频频遇害 记者暗访贵阳高校女

女大学生频频遇害敲响安全教育警钟 中国经济

↑图:女大学生频频遇害敲响安全教育警钟 中国经济

武汉女大学生遇害 突如其来的噩耗令人难以接

↑图:武汉女大学生遇害 突如其来的噩耗令人难以接

女大学生频频失踪遇害 女生安全常识学起来:转

↑图:女大学生频频失踪遇害 女生安全常识学起来:转

女大学生频频遇害敲响安全教育警钟 中国经济

↑图:女大学生频频遇害敲响安全教育警钟 中国经济

女大学生频频失踪遇害 女生安全常识学起来:转

↑图:女大学生频频失踪遇害 女生安全常识学起来:转

女大学生频频失踪遇害 女生安全常识学起来:转

↑图:女大学生频频失踪遇害 女生安全常识学起来:转

第1页 第2页 第3页


关键词: 女大学生遇害原因  女大学生遇害反思  女大学生遇害案总结  女大学生遇害新闻